關於背譜
背譜,是一種需要練習的技能,亦需要天份。
好像有些人首次視譜 (sight read),便好像已經把曲子彈過數千次,當中都是下了不少苦工,視了不少譜。
要能夠背譜,基本就是要在譜上花時間。但很多樂手,對着樂譜良久,卻反而與樂譜產生了依賴,離不開對方。
而我認為最關鍵的,就是究竟樂手有否有意識地背譜。
小時候,準備比賽,把一首歌練得滾瓜爛熟,樂譜記在心中好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,也沒有多想。但現在,很多時候時間非常短缺,卻要背上極多的資訊,當中便需要不少有意識的策略。
我的習慣是,把多種記憶的方法混合起來。首先最自然的,莫過是把曲子記在心中,能夠閉上眼睛,沒有發聲,也能幻想旋律的走動。或者若然能夠開聲,就是能夠把曲子唱出來。我雖然沒有絕對音感,但如果能夠把旋律如此記下來,很多時相對音感,加上基本的樂理知識,已經足夠讓我好好地發揮,配合當刻背譜的需要。
然後,我喜歡的,就是把音符配上數字。這種方法來自我第一種接觸的寫譜方法,簡譜。這就像我的第一語言,C 就是 1,D 就是 2,再自然不過。我發現,有時在台上腦袋突然空白,數字便成為我的好朋友,音符和數字需要的腦袋位置好像很不同。所以我習慣把整首曲子重要的樂句,用數字記下來,例如 12343217 便是 prelude and dance 尾段的頭幾個音。冷冷的數字,卻成為了在台上過分熱情的時候最可靠的小幫手。
接下來便是一些較為刁鑽或者沉悶的樂曲,通常便是很多複拍子,或者是沒有意義的重複句子。同樣地,數字再次成為我的好幫手,但這一次不是用簡譜的方法,加上了代數的想法。例如我練 Dream Theatre 的時候,我會把15 8 的段落分拆,例如成為3 + 4 + 4 + 4,把句子拆件,盡量把數字變細,然後再把他們幻想成代數符號,句子變成為類似b + c + c + c的物體。當所有複雜的東西被簡化,便會更加容易記。而關於沒有意義的重複句子,例如要重複一個 A音16次,我便會用4 x 4 的想法,簡化樂段,令句子更好背。
其實我覺得方法因人而異,我知道有朋友對顏色或是畫面會有更深的感受,他們會把某種顏色或畫面配對到音樂上,除了幫助他們情感上的抒發,亦有助他們把段落分段,令長長的樂曲更好記。
而最重要,都是要花時間,為了背譜而背譜。重複吹奏,是最有娛樂性的背譜方法,但往往亦最沒有效率。反而要嘗試,轉化音符,用不同的理性方法,把音符放在腦袋中的每一個角落。這樣的話,就算腦袋某部份突然失靈,其他部份亦能即時替上。
加油,共勉之!